“仙股”陷阱是一个在金融市场中,特别是在香港股市中常见的投资陷阱,它利用了投资者(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散户)希望“以小博大”、追求暴利的心理。我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陷阱的运作机制、特点和防范措施: 1. 什么是“仙股”? 2. “仙股”陷阱的核心机制: “仙股”陷阱通常涉及市场操纵和信息欺诈,目的是诱骗散户高位接盘,操纵者获利了结。常见手法包括: “唱高散货”/“拉高出货”:
收集/低位布局: 庄家或操纵集团在股价极低时悄悄买入大量股票(通常通过多个关联账户)。 制造题材/散布利好: 通过社交媒体、财经论坛、电话推销、付费“股评家”等渠道,发布虚假或夸大的利好消息(如重大合同、资产注入、热门概念、业绩反转等),吸引散户注意力和买入兴趣。这些信息往往听起来很诱人,暗示股价有巨大的上涨空间。 拉抬股价: 利用对敲交易(自己账户之间买卖制造虚假成交量)、连续高价申报买入等方式,人为推高股价,制造出股票“很活跃”、“在上涨”的假象,吸引更多不明真相的散户跟风买入。 高位派发(散货): 当股价被拉到相对高位,吸引到足够多的散户接盘时,操纵者开始大举抛售其持有的股票。由于他们成本极低,即使在高位打折卖出也能获得暴利。 暴跌崩盘: 庄家抛售导致股价失去支撑,加上散户恐慌性抛售,股价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断崖式暴跌,跌回原位甚至更低。高位买入的散户损失惨重,深度套牢甚至血本无归。
“向下炒”: “供股”/“合股”陷阱:
|